“清湾革命老区毗邻广东省七星坑原始森林、广东省森林公园河排林场、锦江水库,是开发红色旅游的好地方。”在刚刚建成的纪念碑前,80岁的老游击战士李鹏荣对记者说,“我希望有更多人来参观,了解那段峥嵘的革命岁月。”
19日,记者与原粤中纵队老同志陈全(副军级)、韦云等老游击前辈一行十几人,来到恩平七星坑原始森林管委会。一块清湾革命老区的纪念碑刚刚建成,看着新建的纪念碑,这些老前辈们感到欣慰,同时希望这些革命遗址能开发成红色旅游。
文/图 本报记者 庄英业
让革命遗址焕发新生命
“我们经过一年时间的普查发现,江门的革命遗址数量可观,居珠三角之首,而且种类丰富,有著名战役地点、名人故居、红色交通站、医疗站等。通过我们整理,相关的史料也很充足,非常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潜力和优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吕伟英告诉记者,发展红色旅游对推动老区经济建设,丰富侨乡旅游资源,会起到很大的帮助,而明年是建党90周年,届时可能产生巨大红色旅游消费需求,而且可以在革命遗址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几处红色旅游地,让这些革命遗址重新焕发新生命。
革命遗址数量居珠三角之首
记者从市委党史研究室获悉,根据普查统计,我市共有革命遗址180多处(包含16个已损毁遗址),数量居珠三角首位。具体分类包括:1、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60个;2、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34个;3、革命领导人故居19个;4、革命烈士墓25个;5、革命纪念设施38个,其中被评为国家级爱国教育基地1个,市级和县级爱国教育基地共1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8个。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吕伟英告诉记者,根据今年全省革命遗址普查结果统计,佛山市的革命遗址约100处,珠海、中山也在50-60之间,江门市的数量居珠三角之首,特别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江门是粤中区的政治中心,不少战役和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发展红色旅游有优势
江门市革命遗址有以下特点:一是总量可观。各类史迹总数达180多处,明显多于珠三角其他地市;二是史料种类丰富。既有常见的重要历史事件遗址、党的领导人故居、战斗遗址、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也有不少有特色的医站、交通站、税站、支前站等史迹;三是遗址形成的时间是跨年代的。革命遗址旧居形成的年代主要分为清朝中晚期和民国初期,多以土木建筑为主,革命纪念设施多为建国后所建。可以说,江门发展红色旅游很有优势。
吕主任告诉记者,国家“十一五”规划时,就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因为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能传承好红色文化,同时能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带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井冈山、延安、遵义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快速发展起来的,他们从一些偏僻的农村、山村之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成为了经济条件较好的旅游城市。“将革命遗址发展成红色旅游基地,对促进老区经济,丰富侨乡旅游资源,很有帮助,而且现在我们在创建文明城市,也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红色旅游能很好的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相吻合。”
“明年是建党90周年,红色旅游需求会大幅上涨,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机遇,对江门革命旧址进行挑选和重点修葺,在明年年初推出几个红色旅游点,让更多人了解江门的红色文化。”吕伟英说道,像赤坎镇就有许多重要革命旧址,可以包装起来,和开平碉楼一起,向外推介。
希望将红色旅游
列入旅游“十二五”规划
“我很赞成发展红色旅游。”市旅游局局长周锦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能丰富江门的旅游资源,最重要的是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可以让年轻人继承老前辈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
那么如何发展红色旅游呢?
周锦新表示,首先要挖掘和系统归类,将有震撼力的、有重大影响力的革命遗址挑选出来,进行重点开发;其次,做好系统的规划,最好能像梁启超故居、陈垣故居一样,进行修葺、整理,补充完善文物,实现可观性和可游性;第三,要做好配套,特别是要有讲解员,能向游客很好地讲述当时的历史事件,让游客能较好地感受到当时那种特殊时期的故事和精神;第四,编成材料,最好是做成乡土教材。可面向广大的党员干部、社会群众和中小学生,让他们了解侨乡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形成爱国、爱乡、爱家的良好氛围。
“希望发展红色旅游能列入江门旅游的‘十二五’规划中。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旅游部门、文物部门和党史部门共同努力,让这些革命遗址焕发新的生命力。”吕伟英说道。
相关链接:
江门红色文化“侨”味浓
“江门的红色文化有着很浓的‘侨’味,像原政协广州市委员会副主席谢创同志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谢创1923年到了美国,1928年加入美国共产党,他当时是三潘市华侨失业工人工会主席,是三潘市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在美国9年,他因领导工人斗争,先后两次入狱,最后被驱逐出境。他从德国辗转到苏联,在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抗战爆发前夕,他辗转于法国、上海、香港,最后回到开平。这期间,他一直在寻找中共党组织,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找到。回到家乡开平赤坎后,他开办学校,并联系教育界、知识界青年,宣传党的政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先后建立了“学联”、“青联”、“妇联”、“抗先队”、“抗日自卫队”,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在斗争中,他联系开平县失掉组织关系的党员,于1937年春成立开平特支,恢复了全县的组织活动。”吕伟英告诉记者,从谢创的例子可以看到,侨乡革命领导人的共产事业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它其实融入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因素。江门华侨对共产事业的认识有着更深更高的层次,这些都是五邑侨乡独有的红色历史文化特点。作为侨乡,在发展侨文化的同时,不能少了具有很浓“侨”味的红色文化部分。 (庄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