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线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此前的40年里,高速铁路已经在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发展起来。中国在吸收各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了技术全面、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系统。在京沪高铁开通之际,我们在此对世界轮轨高速铁路发展现状进行盘点。

1934年,意大利开始研制电气化列车,经过风洞试验而开发的ETR200列车在1937年投入了博洛尼亚-罗马-那不勒斯的电气化铁路运营。在当时ETR200被认为是全欧洲最舒适,速度最快的商业列车。其改进型号ETR212可达到201KM/h的最高时速,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这可以被认为是最早意义上的高速铁路。1937年12月,墨索里尼将其送去美国纽约参加世界博览会。

现代高速铁路主要分为日本新干线系统、法国TGV系统和德国ICE系统三大类。日本新干线以“子弹列车”闻名,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夕开始通车营运。第一条路线是连结东京与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这条路线也是全世界第一条载客营运的高速铁路系统。新干线通车至今从未发生过因人为因素导致有人死亡的事故,因此号称全球最安全的高速铁路之一。其稳定运行全靠日本的良好电力技术,列车可以缩短至3分钟的班距运行,是唯一适合大量运输的高速铁路系统。除此之外由于全面采用动力分布式设计,新干线也是世界上行驶过程最平稳的列车之一。

台湾高速铁路(THSR)由台湾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兴建,后转移给政府继续经营。THSR采用日本新干线系统作为总体基础,不过为了适应台湾的气候环境和轨道状况,部分参考了欧洲高铁所采用的安全措施。台湾高铁线路位于台湾人口最密集的西部走廊,路线全长345公里。于2007年1月5日通车后,逐渐成为台湾西部重要的长途运输工具之一,亦为台湾轨道工业指标。

法国高速列车也称TGV,是日本新干线之后的世界第二条商业运行高速铁路系统。TGV列车系统由阿尔斯通公司和法国国家铁路公司设计建造并由后者负责运营。1981年,TGV在巴黎与里昂之间开通,如今已形成以巴黎为中心、辐射法国各城市及周边国家的铁路网络。

2007年4月3日,TGV列车以574.8公里的时速创造了轮轨列车的最快世界纪录。同时,TGV当时世界上定期轮轨客运列车中平均速度最快的。

TGV的成功促进了铁路网络的扩张,多条新线路在法国南部、西部和东北部建成。法国的铁路网络逐渐与邻国相连,欧洲之星应运而生。欧洲之星高速列车(Euro Star)是欧洲首列国际列车,1994年投入运营。它的设计针对一项著名的工程:英吉利海底隧道。它穿越英吉利海底隧道并把伦敦、巴黎和布鲁塞尔三个首都连接起来。欧洲之星的最高速度可达到300公里/小时,乘客从伦敦的滑铁(Waterloo)火车站搭乘欧洲之星到达巴黎只需要2小时35分钟。欧洲人首次可以从英国搭乘火车快速地到达欧洲大陆,而且旅途舒适便捷,不用再忍受搭乘飞机时的诸多不便。

AGV,法语意思为“高速动车组”,是法国最新研制的实验性高速铁路车辆,为动力集中式的TGV的后续产品。其目标运营速度为360km/h。相较动力集中式的TGV,采用分布式动力系统的AGV优势更加明显。 在环保和能源利用方面,其98%的机体使用了可回收材料,其功率重量比达到了22.6kw/t,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较其他交通工具大大降低。对运营商而言,AGV最大的优势是配置灵活。运营商可按需配置7、8、11或14节车厢来搭载250到650名的乘客。

美国阿西乐快线(Acela Express),是一条由美铁(Amtrak)经营、沿美国东北走廊的高速铁路,从华盛顿特区至波士顿,途经巴尔的摩、费城和纽约。阿西乐快线也采用了TGV技术。它是美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最高时速可达240公里,但平常行驶的平均时速都保持在160KM/h。阿西乐快线深受东北走廊的商务旅客及观光旅客青睐,相对航空业和其他铁路列车的旅客份额比例来看,在华盛顿-纽约已经抢占了超过50%,在纽约-波士顿也达整体的37%。根据营运计算,每年使用人次300万以上,2009年统计达690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