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秀公园
去年亚运前,张广宁调研越秀山古城墙时强调,广州的历史文化遗存不多,一定要将古城墙打造成体现广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特色旅游点。时隔近一年,古城墙修复工程终于有进展,南都记者日前获悉,该工程已低调开工一个多月,施工人员称,工程预计半年完工,但目前不少树木和建筑都已立于城墙上,去留未有定论,工程进展缓慢。
昨日,记者走访越秀山古城墙发现,从公园西门直上100米的镇海路右侧,近20米的铁皮已将上山的路径给封住了。铁皮之上,十余块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的规划图一溜排开,清晰细致地展示了古城墙的整体景观和局部节点设计。
在规划设计图里,设计者根据目前古城墙现存的东段、中段以及西段三个部分,分别定下了“踏寻-凭吊-跨越”的三大路径。整个设计范围约为34000平方米,修复工程包括城墙本体及配套园林景观设计。届时,游人将能登上城墙,行走在东西贯穿1045米的长廊之上,鸟瞰广州新城。
据主要负责城墙本体修复工作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力鹏介绍,根据先前的调研,古城墙已断开了许多节,“基本上,残留下来的部分还有约1045米长。”这段长度的城墙修缮,郑力鹏表示要根据墙体实际损坏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加固、重砌等修复措施,为了显示出城墙的基本风貌,郑力鹏透露在城墙局部,还是会修建雉堞和恢复城台。
根据方案估算,由于南北侧墙体、城道铺砖和新修墙体的修复,整个古城墙还将需要大约28万块的青砖,“目前基本确定这批仿古青砖是从西安制造运来。”郑力鹏直言,整个修复要以“慎重恢复原状”为原则,已经毁了的城墙不进行复原,墙体修复总造价约为2000万元。
■现场走访
东段(小北门至广州美术馆)
危房铁定要拆居民无人知会
从小北门拐进公园的镇海路,这一段往上蜿蜒的幽静园路便已是建在古城墙之上。
古城墙墙身是由根部的红砂岩及主体的青砖石砌成,但随着年月流转,外墙早已长满青苔。由于风化严重,底层的红砂岩石已被风蚀出许多窟窿,裂缝可塞进一个拳头。树木沿墙而生,已然成了古城墙上一大奇景,有的更伸入了墙内,与古城墙融为一体。
再往上走能看到两幢外表极为破旧的楼房。其中一幢七八年前已腾空荒置,隔壁一幢水泥红砖房仍有十多户居民。“我们一个月前就看到了古城墙的规划图,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单位通知我们要怎么办?”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表示。
郑力鹏对此表示,“这两座楼房是民国时的违章建筑,肯定是要拆的。”
设计亮点
踏寻 城墙里的记忆
东段城墙在镇南路2号的老房子之下就延续到美术馆后面,由于这部分不接近行人道,所以很难看见。郑力鹏透露,这一段的修缮规划,是在这段城墙下面修建一条路径,让游人在下面看到这面城墙。
中段(美术馆至镇海楼部分)
保存相对完好建桥连通城墙
环镇海楼所在的小盘龙岗山头,是整段古城墙修复工程的中段,这一部分长达200多米,也是仅存保存得较完好的一段。这一段的城墙青苔并不多,部分墙体曾采用仿古砖进行修复。尤其这段200米左右的城墙,大致轮廓完整,有着其他段所没有的城墙雉堞。紧挨古城墙东北侧的,是观音山山头,这里有一段石阶可以拾级而上,但尽头却被中断的城墙堵住了去路。在这一段,将是中段与东段相连桥梁的架建位置。
设计亮点
凭吊 城墙上的幽情
郑力鹏介绍,因为中段与东段之间的城墙断开距离较长,所以就以桥梁的形式将两段城墙连通起来,也方便了游人穿行于美术馆与博物馆之间。雅韵轩茶馆后面地带经考究是古城墙的城台之一,也会在修复工程中恢复原貌。
西段(镇海楼西侧延伸至公园西门)
树木能否迁移尚未达成共识
西段是最早开始动工的部分,从5月22日起,此段古城墙所涉及到山头、路径实现了全围蔽,但目前,仅有15米左右的城墙边上,用水泥铺出一条1米宽的路基。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头表示,目前会先进行配套园林景观设计工程,“但由于古城墙上种植了不少树木,直径超过10公分的必须要迁移,现在正在办理这个手续,所以工期一直在拖,只能进行初步的路基铺设等简易工程。”
规划方案中明确,墙身3米之内不种植榕树等乔木,城墙适当外露以便观瞻。但郑力鹏透露,“目前的问题就集中在树是否能砍上。”
郑力鹏称,有的树木甚至整个根部和城墙缠绕在一起,越长越大,根系膨胀,已对城墙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已经与城墙长在一起的大树,已经没法动了,只能控制它的长势。但其他影响不大的树木,则是可以迁移或砍掉的。”郑力鹏表示,目前保护城墙为主树木为辅的观点已得到文物保护专家的一致认同,但园林部门却始终没能下定论,以致工程一拖再拖。
记者就此情况连日来追问园林部门和建设方的有关负责人,却始终没能得到回复。
设计亮点
跨越 城墙根的展望
郑力鹏介绍,1925年“省港大罢工”,回内地的香港工人和广州工人一起在此开了“镇海路”,将这段城墙打断了,此次修复会将这两段城墙尽头处的纵立面砌成锯齿状,让游人知道当时的断口位在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