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邓国一
今年的5月19日是首个“中国旅游日”(下称“旅游日”)。对这一节日,市民、业内人士、专家学者有何期待?记者采访发现,市民希望“旅游日”能成为节假日,当天景区能够免费开放;业内人士更希望全社会营造关注旅游、参与旅游、支持旅游、推动旅游的良好氛围,而专家学者则希望江门依托“旅游日”,提升城市品牌,从而带动旅游业的提升。即将亮相的“中国旅游日”,被各方寄予了厚望。
本报记者 庄英业
市民
期待
景点免费 放假出游
“我发现5月19日‘中国旅游日’是星期四,如果不放假的话,对我们上班一族来说,这个节日就形同虚设了。”江门某事业单位职工周新说,“旅游日”如果不放假,怎么能旅游呢?因此,她建议“旅游日”能放假,这样她们上班族也就能出游了。
“我看到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国旅游日’,第一感觉就是希望景区能免费进入,或者是票价打个5折就好了。现在很多景区动辄就是两三百元的门票,弄得我们这些退休老人家都不敢去旅游了。”退休老师张伯告诉记者,景点当天推出一些优惠措施,比如门票半价甚至免费,人们旅游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业内人士
期待
全社会关注旅游
虽然“旅游日”是旅游的节日,不是旅游从业人员的节日,但导游张小姐却希望在这一天公司能慰问一下他们。“我国有护士节、记者节、教师节,但对于导游这一职业,并没有专门属于自己的节日。很多人不知道导游的辛苦,薪水很低却要到处跑,旺季的时候根本没法休息。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导游这个职业。”
“‘中国旅游日’应成为国民的旅游节日,给广大市民营造轻松的旅游氛围。倡导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让更多的人走出家门去旅游。”大方旅游戴小姐说道,希望全社会营造关注旅游、参与旅游、支持旅游、推动旅游的良好氛围。
专家学者
期待
利用“旅游日”营销江门
财经学者、营销专家李桂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江门旅游业来讲,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最好的年代”是指很多人包括国内外旅游企业、游客普遍认同,并感受到了江门旅游资源的丰富性;“最坏的年代”是告诉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隐忧——江门旅游发展程度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匹配。
“旅游日”是一个“时机”。首先,借此机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营销江门,营销江门旅游。我们可以借这个时点,在所能调配媒介载体上宣传“中国侨都”,就像一提到“世界客都”,就能想到梅州,想到梅州的旅游一样;其次,江门有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约400万,应该借“旅游日”,吸引他们回江门旅游,而旅行社完全可以根据华侨特色,设计一些寻根问祖、回家乡投资考察的线路,甚至可以为他们的子女设计一些来江门游学、感受中国文化的旅游团等等。 |